2019-04-25 

美國人大約在1650年代左右便開始捕鯨活動了。最初,當時的人們看到擱淺在岸邊的鯨魚,他們會分配鯨魚的肉和油脂。慢慢地,他們發現原來鯨魚龐大的身軀更可以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。

到了十八世紀初,近岸的鯨魚數量已經無法滿足當地居民對鯨魚的需求,所以便開始出船遠航捕殺鯨魚這項商業活動了。

去到十九世紀,捕鯨業更是美國的經濟支柱,亦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捕鯨國家,當時全球共有九百艘捕鯨船,而美國就擁有七百三十五艘。七千七百隻鯨魚就在一年間被捕殺了,短短四十年間,就殺了三十萬隻鯨魚。

每隻捕鯨船出海一年,就可以擁有千萬美元的收入,如果換算現在的幣值,即相當於每年可擁有兩億美元的收入。

你知道嗎?

當時十九世紀,鯨魚最有用的價值就在於鯨油,因為鯨油是油燈的燃料,全世界就靠它照亮黑夜。當然,鯨油亦可以是各種機械的潤滑油或者用來製造油漆、皮革、衣服、肥皂等日用品。而抹香鯨的鯨腦油製作出來的蠟燭品質更是十分有名的。

▲來源:網上來源

1859年,是改變鯨魚命運重要的一年。

Edwin Laurentine Drake 於1857年加入了石油行業,當時石油是剛起步的行業,而他在公司的任務是挖石油,搞了蒸汽機,設計了機房、井架和雇用了幾個工人,人類便開始第一口油井的作業,但卻甚麼都沒有鑽到,而且也超出了公司的預算。即使公司叫他停工,但他仍不甘心,堅時繼續鑽井。終於1859年8月28日,工人發現井裹冒油,他便即刻在井口裝機抽油,這-便是世界第一口用機器鑽出的油井。

石油的用途當然比起鯨油更加廣泛,而且價格便宜,既可以作為燈油、潤滑劑,更可以提煉成塑膠和尼龍等。鯨魚需要用生命去捕捉,而且獲利效益太低了,這樣,人們便開始放棄捕捉鯨魚,鯨魚才能夠繼續生存。

3年後,石油的衍生品-塑膠誕生了,但塑膠的誕生,卻令鯨魚陷入另一個困境。

▲來源:歐新社

近年來,我們卻經常看到鯨魚擱淺的新聞

  • 2019年台灣花蓮發現柯氏喙鯨擱淺,共發現6個以上膠袋
  • 2018年印尼發現抹香鯨肚內有大量塑膠垃圾,共約 5.9KG
  • 2018年泰國南方領航鯨胃裏發現8公斤的塑膠垃圾
  • 2019年菲律賓海岸發現擱淺鯨魚肚內共40KG塑膠垃圾
  • 當然還有更多...

▲來源:中國時報

▲來源:路透社

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膠袋是殺死鯨魚的其中一個原因。

您知道嗎?

當膠袋在海洋中漂流時,與鯨魚的主食-魷魚和花枝等軟性動物極相似。2014年亦有文獻記載,大約有56%的鯨魚會食到海洋中的塑膠垃圾。鯨魚食了膠袋不會立即致命,而是有可能阻塞消化道,讓鯨魚無法消化其他食物;亦會因為吞下太多塑膠垃圾而導致胃的空間減少,使他們有飽肚感,減少進食而引致營養不良;塑膠垃圾亦有可能會釋放有機毒素,使鯨魚的免疫力下降,容易被掠食者攻擊。

或者你可以嘗試下

  • 購買前先想想是否真的需要;
  • 共享代替購買 / 優先考慮購買二手(澳門二手店-救世軍喜悅市場福悠坊);
  • 減少使用膠袋;
  • 減少使用即棄餐具、餐盒、紙杯和塑膠杯等;
  • 減少購買樽裝飲品/即棄塑膠杯飲品;
  • 減少購買過量包裝食物或食物,避免費浪食物/減少浪費包裝;
  • 裸買代替包裝食材(包括水果、醬料、食材等);
  • 自備購物袋、食材袋、環保袋、保鮮盒等;
  • 堂食代替外賣;
  • 街市裸買代替超市包裝購買;
  • 減少使用洗頭水和沐浴露,轉換成洗髮餅和肥皂。

一齊開始減塑生活吧!!


參考:

蔡阿修(2015). 燭光晚餐、抹香鯨與美國的崛起 

心靈的牧場(2017). 石油救了鯨魚

中國時報(2019). 擱淺鯨魚 胃裡都是塑膠垃圾

楊書萱(2015). 鯨豚的食安危機


相關文章:

澳門各回收站點大全

你要認識減廢生活的 6個R!

環保L的日常洗碗用具

為甚麼要減塑?

澳門二手百貨店-扶康會喜悅市場

如果你都想撰稿環保文章,我地需要你分享生活減塑小點滴,歡迎電郵至contact@naturalfriendly.mo

想睇更多文章?即刻上https://naturalfriendly.mo